石门,历史悠久,人杰地灵,风光秀丽,资源丰富,交通便利,经济繁荣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,处湘鄂边陲,东连澧县、临澧,南接慈利、桃源、西抵桑植、鹤峰,北毗五峰、松滋。西北层峦叠嶂,高峻多山,东南丘陵起伏,淅趋平坦。地处东经110°29’—111°33’,北纬29°16’—30°08’之间。属中亚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气候区。 全县总面积3973平方公里,耕地面积占总面积的12.1%。共辖19个乡镇,806个村(居)民委员会。1999年末共有215700户,705308人,居民中除汉族外,还有土家、回、苗、白、佤、蒙古、维吾尔、朝、壮、满、侗、瑶、畲 、傣、布衣、彝等16个少数民族。境内有中央、省市属企业14家。县城位于澧水上游,由楚江镇、宝峰开发区、东城区组成,城区面积16.8平方公里,离省会长沙290公里。 石门,自南北朝置石门郡始,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。县名来历传说不一,主要有三:一曰:县城以东二里处两岩壁立如门;一曰:县城以西三里地杨岭岗与新街口附近之石山,隔河对峙似门;一曰:县城以东15里处有岩门口。三者虽方位、距离不同,但俱说明系地形特征而得名。县城古为荆楚之地,秦隶黔中郡慈姑县,汉属武陵郡零阳县,三国吴永安六年改隶天门郡,晋属天门郡澧阳县(西北部曾置渠阳县),南北朝时天门郡治由今大庸县境下迁石门,陈武帝永安二年(公元558年),后梁肖察(即皇帝位于江陵之后)罢天门郡,更置石门郡,隋文帝开皇九年(公元589年),废石门郡,建石门县,划归澧州管辖。此后,虽隶属有变,而县名未易。 境内矿藏十分丰富。有储量居世界之冠,开采1040多年,产品畅销国内外的雄磺矿;含硅99.4%,储量1亿吨的矽砂矿;含磷18%以上,储量14亿吨的磷矿;发热量5千大卡以上,储量5000万吨的煤炭;含钡96%,储量340万吨的重晶石;含氧化钙50.8%,储量27亿吨的石灰石;还有石膏、赤铁矿、硫铁矿、矾矿、滑石、方解石等,储量也相当丰富,具有很高的开采和使用价值。 素有桔城茶乡矿都之称的石门,处处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。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,石门人民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、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便利的交通条件,抢抓机遇,掀起了大开放、大开发、大引进、大建设的热潮,全县经济步入了高速发展时期。 农业飞跃发展。石门地域广阔、土地肥沃,发展农业条件优越。现有耕地62.14万亩,其中水田40.21万亩,境内有蒙泉、寺垭、东泉、双红、南溪、里山河等水库226座,提灌站340处,水利设施总蓄水量近3亿立方米,有效灌溉面积40万亩。改革的春风吹拂石门山乡,石门农业开始向现代化绿色农业迈进,现已初步形成柑桔、茶叶、马头羊、高山环保蔬菜四大特色农业。粮食年产量稳定在28万吨以上,人民生活温饱有余。柑桔是石门农业最大的支柱产业,属全国最大的早熟蜜桔生产、出口基地,四大脐橙产地之一,桔橙面积达25万亩,年产桔橙20万吨,所产“湘冠”蜜桔、脐橙味正质纯,香甜可口,畅销加拿大、俄罗斯、韩国、港澳市场。曾作党的“十三大”、十一届亚运会和国宴指定水果。石门县被命名为“湖南水果第一县”。石门是湖南最大的茶叶生产基地,面积6万亩,年产量2500吨,高山云雾茶品质优良,品味独特,其中“牛坻茶”为历代贡品;“宜红茶”驰名中外,远销美国、俄罗斯等欧美国家。 工业实力日益雄厚。石门工业门类齐全,形成了以建材、化工、能源、机械、食品、纺织、印刷工业为主,多种工业门类配套的区域性工业体系,其中以建材、能源、化工工业尤为发达。石门是湘西北能源中心,电力发展迅速。石门电厂两台300MW机组建成投产,使全县电力生产能力达68万千瓦。石门是湖南省重点产煤县,原煤年产量100万吨以上。石门采掘 工业远近闻名,县境内的湖南省雄磺矿饮誉世界,石门矽砂储量居亚洲第一。磷矿、石膏矿、重金石矿、海泡石矿和大理石采掘 前景广阔。化工、机械是石门工业的支柱。湖南坝道特种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有“江南第一柱”之称。湖南石磷实业有限公司是全省磷化工业的排头兵。 石门社会经济发展迅猛,前景灿烂。70万石门儿女将大力弘扬“务实进取,勇于超越”的石门精神,树立“文明开放,诚实勤劳”的良好的石门形象,创造更美好的明天。